• 党群工作

陈旭: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打印

发布时间:2021-08-19来源:

WechatIMG70.jpeg


编者按:2021年8月18日,《学习时报》刊发了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的文章《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陈旭在本文中提出,清华大学以“七一”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4月19日考察清华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坚强保证,坚定不移扎根中国大地,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新阶段,永远保持奋进的姿态,努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自觉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WechatIMG71.jpeg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我国能否实现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跨越,对于提升创新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发出了动员号令。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我们应心怀“国之大者”,努力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迈上更高的台阶。清华大学以“七一”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4月19日考察清华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坚强保证,坚定不移扎根中国大地,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新阶段,永远保持奋进的姿态,努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自觉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准办学方向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走过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极不平凡历程,办学规模、培养质量、服务能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必须认识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能够不断发展前进、不断创新突破,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坚持了正确的办学方向。如今,党和国家对一流大学群体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只有把方向问题解决好,才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毫不动摇地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一流大学的信心和决心,在探索中走出一条切合中国实际、适应时代要求、服务民族复兴和国家现代化的大学发展之路。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把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置于统领全局的高度,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把政治标准和要求逐级细化,内化到党的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具体举措中,落实到各个岗位职责和工作环节里,体现在日常实际行动上。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深入教育引导师生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思想和理论武器,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特别是在面对错误思潮时,要立足政治大局,坚定立场、旗帜鲜明、明辨是非、筑牢信念,做到“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必须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要坚持不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生动活泼进课堂、全面准确进教材、融会贯通进头脑。


以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为保障,统领改革发展全局

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历史和人民选择的,是由我国国体性质决定的,是由我国宪法明文规定的。只有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教育战线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才能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定海神针”,是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必须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政治原则,在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全面落地落实落细,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学校各级组织、各个部门开展工作的基本准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清华大学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党旗所指就是学校毫不动摇的前进方向,国家需要就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命,人民期望就是学校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学校不断健全党的全面领导体制机制,完善党的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压实二级单位和各级党组织责任,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在实践中能够有效贯彻落实,确保学校各项中心工作和改革任务高质高效完成,确保学校充满清风正气、蓬勃朝气。切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促进党的建设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科研攻关团队、非全日制研究生班、学生会、学生社团等集体中创新设立临时党支部或功能型党支部,确保“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原则,在“育选管用”各个环节把好关,建设一支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和人民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和师资队伍。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高等教育必须正确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建设一流大学,关键是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引导教师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要求,坚定为党、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不懈奋斗的精神信念,以实际行动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成就精彩人生。


近年来,清华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提质增效为抓手,深化课程改革,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体系,提高思政课程教学质量。以同向同行为基本遵循,深化课程思政、导学思政、网络思政,统筹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网上网下等各类平台,创新建设全覆盖、立体化、浸润式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针对新形势新需求,秉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育理念,坚持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入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全面改革招生过程、专业设置、课程教学、社团活动、创业就业等培养环节,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全频谱支持。加强就业引导,输送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近年来80%以上毕业生赴国家重点单位工作。


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主动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和重要方面。脱离这条主线,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提取经验、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从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中获取力量,坚持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要抓住历史机遇,紧扣时代脉搏,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更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建设一流大学要有大格局,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加大基础学科人才和紧缺人才培养力度,勇于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清华大学始终围绕党和国家需要,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相继整合成立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集成电路学院等,完善重点领域学科布局。强化基础学科和战略性关键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为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打下坚实根基。统筹协调改革科研体制机制,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术生态,推进科学规范的学术治理,塑造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学术进步和科技突破创造良好条件。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吸引全球优秀人才集聚,培育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提供人才保障。严抓师德师风建设,合力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入脑入心,增强学术研究的理论自信和行动自觉。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努力实现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改革永远在路上。追求一流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超越的过程,要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进步,但在学科布局、创新体系、人才队伍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短板和不足,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没有彻底清除。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形势日益复杂激烈,国家需求和大学办学质量之间的张力不断凸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蹄疾步稳、稳中求进地持续推进深化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促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要从大学的本质和使命出发来探求方略,要围绕历史方位、国际视野、战略全局,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地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升学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近年来,清华大学强化“旗帜”“标杆”意识,坚持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不仅要出人才、出成果,还要努力出经验、作示范。主动承担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加快“双一流”建设,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理念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发挥了先行先试作用。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健全与现代大学相适应的教师管理体系,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以专业化、职业化为导向的职工队伍,提升全校全员协同育人能力。以学术评价制度改革为“牛鼻子”,坚决破除“五唯”,建立正确的学术评价价值导向,鼓励教师聚焦国际科学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做真学问、研究真问题,培育崇尚科学、尊重创新、潜心研究、追求卓越的学术新生态。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聚焦“四个面向”,推动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模式创新,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文理贯通、交叉融合,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两翼齐飞”、协同创新发展,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实施全球战略,扩大开放合作,加强国际交流,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强化跨领域、跨国界的学术合作,主动搭建中外教育文化友好交往的合作平台,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