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报:攻坚“白色石油”自主之路,启迪清源等展开研究并取得进展打印

发布时间:2025-07-29来源:内容节选自《中国化工报》报道

近期,2025世界钾盐钾肥大会暨格尔木盐湖论坛圆满举办。大会由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启迪清源协办。其中,在大会锂资源和锂电新材料论坛上,与会专家等研讨了盐湖提锂—攻坚“白色石油”自主之路。《中国化工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报道指出,被称为“白色石油”的锂,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我国锂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50%左右,但锂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却超过70%。在此情境下,众多目光汇聚于盐湖——这片大自然的“聚宝盆”身上。我国约82%锂资源存在于盐湖卤水中,其中青海、西藏两地盐湖资源量占全国盐湖总资源量的90%以上,是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的核心区域。


“重要的是盐湖提锂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启迪清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寇瑞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矿石法提锂的成本大约在6万~8万元/吨,盐湖提锂的成本则在3万~4万元/吨。随着近期锂价持续走低,盐湖提锂的成本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启迪清源通过自主研发的膜法镁锂分离技术,其“吸附+膜分离”联合工艺在察尔汗盐湖实现产业化应用,锂回收率显著提升,成本较矿石法降低50%。在产业化进程中,启迪清源还实现关键膜材料国产化,打破国外垄断。


尽管资源储量丰富,但盐湖提锂在国内总供给中的占比还较低,这是为何?报道指出,国内盐湖类型多、开发程度低,工艺效率低且工艺的普适性较差。行业在不同属性的盐湖采取不同技术,但也普遍存在锂收率偏低的问题。当前,产业面临“世界性难题”,攻坚克难正在路上。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为了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青海盐湖研究所、蓝科锂业、启迪清源等科研院所及企业先后展开研究并取得进展。如青海盐湖研究所,在高镁锂比卤水萃取提锂方面实现突破,已建成产业化示范线;蓝科锂业采用“吸附提锂+膜分离浓缩”联合工艺,结合自主研发的吸附剂和电渗析膜技术突破难题;而启迪清源则以其膜法镁锂分离技术结合蓝科锂业吸附技术,实现锂收率大幅增加,已在多个项目得到应用。今年3月8日,五矿盐湖锂项目技改三期项目投料负荷试车中一次成功,这是全球首个万吨级“盐湖原卤高效提锂”产业化装置。


报道还引述有关专家、企业家等在论坛上的观点,报道了“锂盐产业将持续扩容,向高端集约全球化进军”的有关内容。